和老建筑定格的历史记忆(2)

时间:2011-12-28 08:04来源:新疆都市报 作者:文/马源 点击: 载入中...

  冬季的一天,一夜的鹅毛大雪,明园银装素裹雪深过膝。驾着马车的张师傅艰难行进。送到最后几家有点晚了,远远看见几位老外亦等得不耐烦,站在楼门口提着暖壶伸长脖子张望着。

  忙中出乱子,张师傅牵着马在楼前的斜坡上摔了个四仰八叉,一个老外快步过来搀扶他。灌完水后,老外伸出大拇哥说了一阵洋话,旁边的人笑着点头。

  张师傅以为老外在嘲笑他干活不利索,站在一边尴尬地傻笑着。没有想到的是,月底发工资,张师傅竟涨了一级工资!原来那老外是劳资工程师,那天是在夸张师傅工作辛苦风里来雨里去,特奖励一级工资。

  老建筑的命运

  老建筑,不但是固体艺术,也是直观历史文化的载体。乾隆王朝平定准噶尔贵族集团的武装叛乱后,在乌鲁木齐建城距今已近300年,修建了众多中国传统造型的古建筑。

  1884年新疆设省后,清政府大兴土木修衙署、建庙堂,亭榭楼阁遍布乌鲁木齐。以红山为例,就是精美古建筑的荟萃之地。可惜的是,没有一座完整的保存下来。有毁于战火的,有毁于人祸的,片瓦无存。这是历史的悲哀,也是文化的流失。唯一一座百年建筑,是人民公园鉴湖岛上矗立的湖心亭(1899年修),算是幸存下来完好的老建筑。

  乌鲁木齐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历史上商贸活动繁荣。当时先进的建筑材料五金、水泥、玻璃不断进入市场,西式风格的建筑也相继出现。由英国人主持修建的邮政公寓(原邮电托儿所)就是一个例证。造型别致的“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也是西式建筑的代表。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名山大川、千年古刹、百年建筑,都成了抢眼的景点。游人纷至沓来,无疑是一颗粗壮的“摇钱树”,同时也拉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

  今天的观光客对高楼大厦是没有兴趣的,最能吸引眼球的,是一座城市能反映历史文化的建筑,这就是古建筑的魅力所在。

  闲暇,在新拓展桥面的西大桥遛达。桥面宽阔,道路平正,汽车川流不息,真是一座美丽的现代化大桥。沿着铺着花砖的人行道前行,来到青山苑,想起清朝诗人宋伯鲁在此地写的一首诗:“流水马蹄双槛外,夕阳塔影两山尖。归期未筮翻西去,愁绝河桥翠柳纤。”这就是青山苑当年周围的景观。民国初年这座小山还矗立着一座嘉庆年间修的三官庙,周围有许多车马店。残阳西下。马车夫到乌鲁木齐河饮马、遛马,一派市井牧野风光,今天的“长桥饮马”雕塑就是根据当年的实景创意。

  “金马战争”的炮火毁掉了三官庙。解放后在山上植树种花修了一座古典式凉亭。廊阁相连曲径环绕,成了桥头袖珍公园。

  近看充满现代气息的西大桥,前有恰似龙头高翘的红山嘴,左有鉴湖碧波荡漾,右有“长桥饮马”,远眺博格达雄峰白雪皑皑,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画卷!

  文物是国家的财富,是没法拿金钱去衡量的,也不能再生。保护古建筑是我们每个市民的责任。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甘肃陇南西和:电力架线无人机“变身”春耕帮手
  • 甘肃省为基层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 甘肃文旅产业逐步复苏从业者和游客重拾信心
  • 西安城墙和大唐芙蓉园景区每日预约门票上限调至1万张
  • 兰西城市群节点上两颗“明珠”联姻度“蜜月”民和县红古区合
  • 兰州市七里河区将对多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视频推荐
    热点内容
    图片新闻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