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湘子庙

时间:2011-12-28 08:07来源:新华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西安有个南门,是国内外友人进出西安的仿古入城式之门户,也是通关文牒及金钥匙发放处。虽经过600余年,如今依然巍峨,她依托着深厚的历史积淀,至今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为今用是对她最好的评价。

    在西安南门里的西侧有个湘子庙街,因先有湘子庙,人们绕道而行成街,捧庙而居成巷。德福巷名称来历,是“仰德而获福”,即仰韩湘子之德而成“德福巷”。

    湘子庙与古城犹如棋盘的街道相左,西安一般街道为东西经南北纬,相交相垂,横平竖直,湘子庙街却别具一格,斜刺西南而行;而旁边的德福巷,走向西北。这与湘子庙的先入为主不无关系。

    街中间如小岛般的湘子庙在古时名气很大,传说是“八仙”中的韩湘子出家之地,可谓神仙之地。据有关资料记载,湘子庙创建于宋,道教界亦说创建于五代,金元时毁于战火,现在湘子庙的格局是定于明代的。

    自明末到民国初,湘子庙因优越的地理位置一直香火鼎盛,后经战乱,其殿堂或被占或遭毁。湘子庙后院在民国时期被借用,解放后为清洁队办公处,2005年2月有关单位为恢复原貌搬出了湘子庙。

    据传韩湘子居其叔祖韩愈官邸内院,为修行修性,曾筑一地下密室,常居其内练功养性,后称湘子洞。因历史年久而少为人知。30年前“备战备荒”“深挖洞”的年代,人们在湘子庙内挖防空洞时,曾挖到一暗室,约6平方米,高近2米,人可直立。曾有人考之,疑为当年的湘子洞。

    有关八仙的传说很多。据传说,古代西安井水均为苦水。唐时,由“八水”引出的漕渠、清明渠、永安渠、龙首渠和黄渠等供城内和皇宫用水,街上有挑担拉车买卖“甜水”者。而韩湘子用其住处的井水做酒,顷刻间酿成了美酒。

    “苦水”怎能酿美酒?一般人不相信,有所顾虑,欲饮不饮,迟疑不决,故而,人们把韩湘子酿的酒叫“逡巡酒”。韩湘子见众人迟疑,信口吟道:“真酒无苦,真水无香,苦尽甘来,玉露琼浆”。吟罢,立即将酒倒入院中水井之内,井内立刻飘出一股酒香,令人馋涎欲滴。

    有人忙取桶打水试尝,并无酒味,入口却十分甘美、清热解渴、润肺和脾;洗头洗脸,清爽滑腻;用以洗身冲澡,体肤光洁润舒、嫩柔增色,自感体态轻盈。世人将湘子住处之井称“香泉”。“香泉”即“湘泉”也。自此西安城内才有甜水井及西门大井的甜水。

    湘子庙内有两棵槐树,枝繁叶茂,树冠如盖,2000年冬,天寒地冻,南边一株,槐花突生,成为一谜。市民皆难以释谜。今年在十多天前,两棵树二次开花,再次引起人们关注。据说,院内原有两株宋槐,惜于50余年前砍去。现存两株洋槐,为后人在原处补栽,树龄已50余年。

    韩湘子简介

    韩湘子:“八仙”之一。韩湘子在历史上实有其人,是唐代著名文豪韩愈的侄孙,曾登长庆三年(823年)进士,官大理丞。姚合有《答韩湘诗》云:“昨文过春闱,名系吏部籍。三十登高科,前途浩难测。”

    看来是一个在官场中少年得志的公子。韩愈贬官潮州,于途中赋诗赠湘,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与《宿曾江口示侄孙湘》两首。初并不言韩湘有仙人奇术。

    与韩愈同时的段成式著《酉阳杂俎》谓韩有疏从子侄学道成仙,能造逡巡酒,顷刻花开。于席上聚土开花,瓣上现一联,即蓝关诗中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但该书并未说韩之子侄就是韩湘。至宋代刘斧《青琐高议》,才将这段仙话与韩湘联系起来,自此以后,韩湘遂成为道门仙人。

    后来的戏曲小说中又多称其为韩湘子。据传韩湘曾是吕岩(即吕洞宾)弟子,元明之时,名列八仙之中。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西安城墙和大唐芙蓉园景区每日预约门票上限调至1万张
  • 今年清明节西安暂停集中祭扫活动倡导网络祭祀等方式
  • 医保电子凭证一码通行全国
  • 白塔山提升改造:这是你心里的样子吗?
  • 《2020年全面推行居民电子健康卡实施方案》解读
  • 战疫战贫都要赢!甘肃出台一揽子政策冲刺脱贫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