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庵

时间:2011-12-28 08:07来源:新华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八仙庵

    八仙庵,又称“八仙宫”,位于西安市东关长乐坊内,原为唐代兴庆宫遗址的一部分,现在是古城西安最大的道教庙宇。

    八仙庵相传建于宋代。元、明、清各代屡次翻修。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逃到西安避难,曾颁发1000两白银,命八仙庵道长李宗阳修建牌坊,并赐八仙庵“敕建” 二字,高悬于庵前门领之上。新中国建立后,当地政府数次拨款整修。

    八仙庵现占地110亩,由山门至后殿,分为三进。山门外,有清光绪二十年砖砌大牌坊两座,门外的影壁上刻有 “万古长青”4个大字。山门两端,钟、鼓楼分立左右。第一进殿5间,第二进分前、后二殿,第三进正殿门楣上悬有清慈禧太后亲笔题写的“洞天云籍”4 字匾额,大殿两侧,是东西跨院。东院有吕祖殿和药王殿。

    1956年,八仙庵被列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逢农历四月十四、十五、十六日,八仙庵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庙会。四方香客云集于此,盛况空前。

    当时的长乐坊一带老徐家的稠酒颇有盛名。此酒是用糯米制做的一种甜酒,粘稠如浆,人称玉浆,再配上清香的黄桂,就成为当时长安街头的一种美酒佳酿——黄桂稠酒。

    一天,李白与贺知章、张旭等八人,慕名而来,一进老徐家的酒店,香气横溢,第一口就感到此酒绵甜醇香,适口止渴,越喝越想喝。谁知此酒后劲大,喝得多了照样醉人。后来他们经常来这里喝酒吟诗,每次都要一醉方休。因而后人就在他们经常喝酒的长乐坊立一个石碑,并修了“八仙庵”。据说庵中第一仙就是李白的画像。像下有这样的诗句:“李白酒中仙,不做朝廷官,但辞长安去,漫游云中山。”当时的“八仙庵”是为了纪念李白、贺知章等酒中八仙而修的。到了后世,道教逐渐受到皇家的重视,因而后人就把原为酒中八仙修的庙宇,扩建成了道教吕洞宾、铁李拐等八仙的大寺院了。这就是现在座落在西安东关长乐坊的“八仙庵”。

    今日“八仙庵”的大殿前面,那块巨大的“长安酒肆”石碑依然如故。石碑前还有老徐家的黄桂稠酒店。店堂里高悬着这样一副对联:“李白问道谁家好,刘伶回言此处高。”

    如今,八仙宫为十方丛林,是西安地区全真教派最大的一座道教庙宇。庵前宽阔,有石头砌成的两座大牌坊,两旁树木葱郁,对面的照壁上刻着“万古长青”四个大字。相传这是光绪年间,慈禧太后西行途中曾在此处避难,赐银千两修造青砖牌坊两座及大影壁,并敕封八仙庵为“万寿八仙宫”。

    庵中有三间山门,左右各有钟、鼓二楼。由此至后殿,分为三进。第一进大殿五间;第二进前一殿三间,后一殿五间,殿门正面悬有光绪皇帝御书“宝箓仙传”四字匾额。殿内塑有“八仙像”,及神话传说中的钟离权、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何仙姑“八仙”的泥塑像。第三进大殿五间,殿门正面悬有慈禧太后所书“洞天云籍”四字匾额。在第三进的东西两侧,各有跨院。东跨院有吕祖殿和药王殿,西跨院为监院,是庵内道士的居所。自山门至第三进,两旁建有厢房,分作客堂、寰堂、寮堂之用。布局规整,建筑宏伟,且古柏翠竹,名花奇卉,纷植其中,为西安城东一名胜区。1956年,八仙庵被列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历时1年绿云书庵重新开放 藏书超10万册新址就在皋兰山林场
  • 未来五年,青海省各地旅游发展“八仙过海”
  • 民间公益图书馆“绿云书庵”动迁陷困:10万册图书无处安身
  • 西北也有二人转 安康“小场子”八仙桌上演
  • 水陆庵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