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4日,在广东省文物局和甘肃省文物局的指导下,由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与甘肃省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丝路光华:粤陇文物精品联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幕,甘肃省博物馆154件(组)馆藏文物亮相展览。

展览现场
“丝路光华:粤陇文物精品联展”以时间顺序为脉络,以最新的考古发现和史料文献为基础,分“丝路之兴”“丝路之盛”“丝路之光”三大部分,介绍了甘肃河西走廊和广州通海夷道的历史与渊源,呈现同一时空下跨地域的思想技术传播和交融互鉴的文化历史,深度阐释丝路变迁对中华文明的深刻影响。

展览现场
展览以粤陇两省精品文物为依托,遴选广东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南越王博物院、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两省多家文博单位文物藏品逾500件。在展厅入口处,并列展出的“蜻蜓眼玻璃珠”一颗为甘肃省博物馆馆藏,另一颗为广东省博物馆馆藏。甘肃省博物馆馆藏文物翼兽青铜提梁盉也是首次亮相广东,翼兽青铜盉巧妙地设计成一只具有双翼的四足兽,以龙为提梁,以凤为盖钮。

蜻蜓眼玻璃珠

翼兽青铜提梁盉。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甘肃省博物馆藏。翼兽形象早期流行于中亚、西亚地区及欧亚草原,传播到中国约为战国时期。
备受关注的战国晚期高浮雕兽面纹金带扣,现藏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金带扣的主体为一兽头,采用高浮雕手法雕出;兽头上镂雕出龙兽相斗的图案,并装饰有连珠纹、卷云纹、羽状纹等;兽头的眼部镶嵌蓝色玻璃珠。此器物具有中原华夏与边陲戎狄两种艺术风格。

高浮雕兽面纹金带扣。战国晚期(公元前300年—前221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此器物具有中原华夏与边陲戎狄两种艺术风格。
甘肃与广东相隔千里,但在历史上息息相关。位于中国西北的甘肃,连接中原和亚洲内陆,成为“陆上丝绸之路”必经的交通要道;位于华南地区的广东,面向广阔的南太平洋,拥有“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贸易港口,两地都在“丝绸之路”的建设和东西方贸易往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此次展览有助于加深观众对于“一带一路”的认知,进一步探索海陆“丝绸之路”不同的文明风采。
据了解,此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26日。
(转自:甘肃省博物馆)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