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
司马迁的《史记》中,曾记载过这么一件事:公元前201年,匈奴大举南下,刘邦亲率30万大军迎战,结果在今天的山西大同附近被围了7天7夜。汉高祖派人重赂匈奴的皇后阏氏后才得以脱身。
以30万大军出战匈奴,却只有靠暗地里买通女人才侥幸捡了条命回来,这已经够没用了。后来刘邦是连仗也不敢打了,就采取所谓的"和亲"政策,说白了,还是靠女人那柔弱的身体,去抵挡千军万马,而自己却躲在女人的背后。
这算什么男人!
这算什么一国之君!
刘邦本为沛县街头的一个无赖,趁天下大乱之机,拉了一帮亡命之徒瞎起哄,没想到后来居然当上了皇帝,这恐怕连他自己也弄不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真是过于纯真、过于理想主义、过于恪守某些信念和原则了。这不就是争权夺利、争谁当皇帝吗?只要能当皇帝,何必过于拘泥于一些玄而又空的东西呢?
然而正因为此,刘邦和项羽之争才不是什么简单的权力之争,而是两种理想、两种原则、两种生命追求、两种文化的最后较量。
刘邦的胜利是实用主义、无赖文化的胜利,而项羽的失败则是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失败。
自此以后,中国文化中最恶劣的部分便发扬光大,绵延千年而成为一种无法战胜的可怕的力量,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彻底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存状态。
我们只看到一些为蝇头小利而纷争不休的猥猥琐琐的人,而很少看到那些"风萧萧兮易水寒"、慷慨悲歌的真正烈士和义士了。
悲夫!为什么美丽的东西总是如此孤独、脆弱?
据历史记载,从高祖到武帝,汉朝前后与匈奴和亲7次,并以"嫁女"的名义陪送了大量的酒、粮、绸帛等物。
7个女子悲悲切切一边抹眼泪一边无可奈何地从皇宫大院到了"天似穹 ,笼盖四野"的草原。她们住得惯四处透风的毡帐吗?吃得惯腥膻的羊肉吗?更重要的是,语言不通、礼俗不合、生活习惯相殊,她们和丈夫能够交流沟通产生爱情吗?
这些史书上都没有说,不知是有意的遗漏还是无意的忽略。
但史书却记载了这种"和亲"的办法并不管用,匈奴在接受了公主、嫁妆、粮帛之后,仍旧是随心所欲地发动掠夺战争。曾经内战内行的刘邦,在与匈奴的交往中,几乎每次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
从天水的秦安出发,沿古老的丝绸之路西北而行,奔往扼河西走廊入口的兰州。在长达7个小时的旅程中,我的思绪一直随着窗外的黄土高原起伏,一会上升,一会沉降;一会盘旋到亢奋的颠峰,一会跌入情绪的谷底。这片黄壤厚土,这片制造了中国历史无数次惊天骇浪的地方,现在是如此寂寞、荒凉,被人忽略和遗忘。我想,导致这一结局的最初因子,也许在刘邦称帝一统天下的时候便埋下了。
班固在《后汉书》中曾经总结出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即"山西出将,山东出相".
战国时期,中国曾有以"山东"为诸夏,以"山西"为戎狄的概念。此处之"山"是指函谷关所在的崤山,"山西"即战国时秦国所占有的今陕西、甘肃、四川等地;"山东"则指韩、魏、赵、楚、燕、齐所占有的今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等省。"山东"与"山西"在文化和民族上曾有极大的差别。
秦灭六国,秦人由"西战"成为华夏之首,"山西"人一度取得优势;不过好久不长,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山东"人群起而攻秦,"山东"人由汉而兴。
这就是汉代名将"飞将军"李广郁郁不得志,最后不得不以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的悲剧根源所在。
……
离开天水时,我突然发现这次采访,遗漏了一个不该遗漏的点,那就是没法去李广墓看看。
李广是天水人,相传现在天水市西关的"飞将军巷"即为李广故里。当地文物部门的人告诉我,李广墓坐落在距天水市中心只有2公里远的文峰山腰石马坪上,墓旁有大如真马的石马两匹,造型古朴,据考证为汉代遗物,"石马坪"之名由此得来。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李广的威名,"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飞将军",一个多么生动传神的称谓,这是当时李广的对手匈奴人送给李广的绰号。匈奴是"以杀戮为耕作"的游牧民族,他们如此称呼自己的战场对手,可见李广的真正厉害。
人人都知道李广是名将,是无与伦比的军事天才,但李广就是得不到重用,除了给皇帝当保镖外,就是被派到边关做一个小小的太守。李广曾历任上谷、上郡、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7郡太守,他大概是当时担任此职时间最长、换地方最多的太守。他一生身经70多战,屡建奇功,匈奴闻其名不敢逾边,但就是未能封侯。这个在战场骁勇无比的将军不禁叹道:"岂吾相不当侯耶?且固命也?"
其实哪里是什么长相和命的问题,在当政者的眼中,关键是看你是那条线上的,而不是你的能力。即便是汉武帝这样雄才大略的人,也无法摆脱这种统治者的局限。
因为是"山西"人,李广虽有威名,却一直屈居在外戚卫青、霍去病的麾下,连出征的机会都很少。好不容易争取到一次"随行"出征匈奴的机会,汉武帝却暗中警告卫青,"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数奇"就是奇数,古人以偶数为吉利,奇数则运气不好。于是卫青侦察到单于的驻地后,自己带精兵追逐,故意让李广从东路迂回。那是一条水草缺乏并且绕远的路,李广因途中迷失方向落在大军之后,交战无功的卫青把责任推到李广身上,责令李广军幕受审对质。一世英名的李广哪能忍受这般的欺侮,遂愤而拔刀自刎。李广自杀的消息传出后,三军将士为之痛哭,黎民百姓为之落泪。将军没能战死在疆场,却因屈辱死于自己的刀剑之下,人间痛悲以此为极。
汉武帝对"山西"人的遏制政策,并不仅李广身上,还有出使匈奴被强留、牧羊19年方才得归的苏武,以生命为代价"凿空"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的张骞,还有兵败却不敢再返汉的李陵,都曾遭到不公正的对待。司马迁甚至仅仅因为为李陵辩护了几句,便遭到了汉武帝宫刑的残酷处罚。
汉武帝猜忌"山西"之将,却使外戚的卫青、霍去病、李广利得到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因为汉代毕竟是处于中华民族的上升时期,秦完成的统一大业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需要汉来继承延续和进一步发扬光大。
卫青和霍去病都出身低微,他们成为历史的主角有一定的偶然性。汉武帝在姐姐阳平公主家看上了女奴隶卫子夫,带进宫中宠幸并后来封为皇后。卫青是卫子夫的兄弟,得以与武帝攀上关系。而霍去病是卫青的姐姐卫少儿的私生子,因卫子夫当了皇后,卫少儿得以嫁给刘邦功臣陈平的曾孙陈掌,由此卫家得以进入贵族阶层。
卫青少小贫苦,相面的人说他"贵人也,官至封侯!"他自己却不相信,说"人奴之生,得毋笞郎足矣,安得封侯事乎!"但他带兵进攻匈奴所占河套之地时,避实就虚,一战千捷,并在此建朔方城,移民10万屯田戍边,成为抗击匈奴的前哨阵地,卫青本人也确立了从奴隶到将军的地位。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