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春运正式结束
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观察发现
“春运无新闻”背后
是旅客回家路上的体面
是旅途体验的改善
是技术的不断创新,是国力的日益强盛
但这一切,也离不开很多不起眼的岗位——
当我们在回家,他们却不能回家
而他们的不回家
换来我们的顺利回家……
在我国最特殊铁路线——青藏铁路上
尤其如此

20世纪美国旅行家保罗·泰鲁
在《游历中国》一书中写道:
“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
如今,这条跨越昆仑山脉的铁路
已平稳运营12年
奇迹背后,是一个个“小人物”
鲜活而又真实的坚守
那时候我甚至对着镜子
自己跟自己说话
刚察车站警务区
位于青海湖畔的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
平均海拔在3300米以上
每天,只有7581/7582次
西宁往返格尔木的两趟慢车经过
每次过站,停靠4分钟

2月21日,王建康前往刚察站准备安检 。 新华社记者张龙摄
4分钟对于普通旅客来说
可能是下车买些零食、抽根烟
也可能回家路上焦急的等待
而军人出身的值班民警王建康
在接车时总会挺直腰板
两脚跟靠拢并齐,身体微向前倾
对于这位青藏铁路公安局
西宁公安处哈尔盖派出所
刚察车站警务区唯一的值班民警来说
他希望这4分钟更长一点,更忙一点
这样他能够见到的人就更多一点
也能多说说话

2月21日,王建康在刚察站查看旅客证件。
然而除夕这天,没有乘客上下车
跟车上乘警互相拜年
成为他唯一的新年面对面的问候
“最久的一次,我有三个星期没跟人聊过天
那时候甚至对着镜子,自己跟自己说话”

2月21日,王建康在刚察站接车。
除了接车,王建康还负责线路巡查
车站前后五公里线路
他基本每天都会走上一遍
巡护的路布满石渣
有时候刚挑破脚上的水泡
第二天又在相同的位置长了出来
节日中在这样孤独、艰苦的环境下工作
王建康却红着眼说“习惯了,不想家”

2月21日,王建康在往锅炉里加煤。
但行动骗不了人
雨雪天巡护时,这位铁路汉子会格外细心
随身携带着创可贴、速效救心丸等药品
为使命守护好铁路
同时他也在为家人守护好自己

2月21日,王建康在巡线途中。
“再小的车站,也要有人去守。
春运,是回家的路,守护好这条路
我感觉自己也跟着他们回家了”
听到列车长鸣
终于能踏实睡了
在火车站附近居住过的人都有过体会
经常会被夜里的汽笛声吵醒
没准儿还会因为充满“起床气”
然而对望昆线路车间副主任于本蕃
和他的工友们来说
子夜12时列车传来的长鸣声
就像是“安眠曲”一样
“听到这声音,就能好好睡了”

他们工作的地方,在昆仑山脚下
与玉珠峰相望,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
空气中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45%。
2006年刚上山时
他和同事曾试用脸盆种蔬菜和绿植
但都活不过3天

“左边的弦绳位置不准,向后移动2根枕木”
顶着大风,于本蕃喘着粗气吼着说
于本蕃今年35岁,看上去却40岁开外
他1米75的个头,身材微胖
脸色蜡黄,嘴唇发紫
细细的眼睛在与风的对视中眯合成缝

冬天,列车驶过时会挤压冻土路段
钢轨很容易变得不平整
让列车平稳运行
是于本蕃和同事们的工作
“别看我们用的工具笨重
可干的是精细活
轨距误差要以毫米计”
没过多久,于本蕃的帽子上、睫毛上
都挂了霜,浑身哆嗦、牙齿打战
为抵御寒冷,于本蕃反复搓手
长时间的重复搓手,有时甚至
把手套都搓裂了,手心都磨出了血
为观测钢轨的水平高度是否达标
于本蕃每走50米就要弯下身子
趴在零下20摄氏度的钢轨上检查轨道
长年累月的高强度作业
让他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和脊椎病

有一次,昆仑山车站附近突降暴雪
钢轨被积雪掩埋,车间全体人员连夜抢修
连续三天驻守现场
夜间气温低至零下10摄氏度
只能在车里抱着取暖;
有一年元旦当晚,车间接到应急抢险任务
此时菜刚上桌,大伙儿还没动筷子
就匆忙赶往现场,回来时已近晚上10点
没吃几口就去睡了

“有好一段时间没给你和孩子做顿饭了
不知道儿子还喜不喜欢吃我做的菜”
“回去后,要带着你和儿子
去西安玩几天,多拍几张照片。”
……
和妻子的短信很短,但读起来又觉得很长
今年春节,是于本蕃在山上度过的第8个春节
在这个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地方
这群平均年龄35岁的汉子,坚守了十余载
如此拼命值得吗?
“没有值不值的,这里需要有人守护”
这回答极朴素,却震撼人心
他们平凡吗?
不,仅是在这儿坚守
就有着超越生命的意义
“唐竺古道号”的
“姐妹花”
晚上8时30分,具有浓厚藏文化特色的Z6811次
“唐竺古道号”列车缓缓驶出西宁站
沿着青藏铁路,开往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则

今年31岁的贡久曲珍是这趟列车的列车长
列车刚出发这段时间,是她最忙碌的时候
贡久紧张而有序的忙碌着
一口流利的汉语几乎让人察觉不到
她其实是位来自西藏农村的藏族姑娘

1月21日,贡久曲珍准备巡查车厢。
“初中毕业后
我就离家去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上学了”
一阵忙碌过后,贡久终于闲了下来
她笑着说
那个时候交通不是很方便
每次去学校都要走一个多星期
“就盼着有条铁路能到家门口
这样我就能每个假期都回家了”

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贡久兴奋极了
“那时候想着毕业后就去青藏铁路
一是因为自己就是学铁路的,二是离家近”
当年毕业后,贡久如愿以偿
成为青藏线上的一名乘务员
12年从业生涯
她也从原来那个腼腆羞涩的藏族小姑娘
成长为现在美丽干练的列车长

1月21日,贡久曲珍(右)在向车厢乘务员询问重点旅客状况。
2017年,贡久鼓励刚刚大学毕业的妹妹
旦增央金也报考青藏铁路
“我从小就喜欢姐姐的铁路制服
每次她回家就会穿她的衣服
觉得又精神又好看
现在我也穿上了这身制服
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今年27岁的旦增羞涩地低下头
摸了摸自己的胸牌,露出了微笑
现在,姐妹二人在同一个班组工作
是“唐竺古道号”上唯一一对“姐妹花”

1月21日,旦增央金在擦拭旅客车厢洗漱台镜子。
贡久的家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扎囊县色工村
村里的人世代以放牧为生
放羊、转场、卖羊
村民的生活走不出这个圈子
作为村里为数不多出来工作的女孩
她们成了亲戚和邻里们羡慕的对象
“一回家就被问这问那
‘大城市是什么样的啊?’
‘汽车是不是像草原上的羊群一样多啊?’
……
在他们看来,外面的一切都是新奇的”
“我俩想着工作几年好好攒点钱
在拉萨买一套大房子
让父母搬到拉萨去住”
谈到未来,姐妹二人都笑着
她们眼睛里发着光,好像幸福就在眼前

1月21日,贡久曲珍(左)提示妹妹旦增央金检查车厢设备。
“累不累啊?”贡久帮妹妹整了整额前的头发
“不累,就是有点饿了……”
贡久刮了一下旦增的鼻子
姐妹俩一同笑出声来
光滑的铁轨伸向远方
对于这对青藏线上的藏族姐妹花来说
这条铁路不仅承载着一份职业
更是通向未来的希望

从牦牛运输到火车飞驰
青藏铁路如一条巨龙蜿蜒在苍茫雪域
横跨江河、穿越群山
把神秘雪域与内地紧紧相连
这条天路是高原儿女的幸福之路
一头连着家乡与希望,一头连着远方与梦想
值得拼命去守护
春运是什么?
这条天路的守卫者说:
春运,就是守望幸福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