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7日上午,百年名校南开大学走进了一位重要的来访者。刚刚考察完河北雄安新区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开,这是他考察天津的第一站。建校一百年来,南开大学培养出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影响深远的艺术家、世界知名的科学家和近百位院士,成为中国名校翘楚。
1一个展览,阅尽百年南开煌煌校史

△南开大学主教学楼前广场(央视记者刘功河拍摄)
南开大学主教学楼前,周恩来总理雕像静静伫立。正面镌刻着周恩来手书:“我是爱南开的”。

△周总理雕像。它是在1989年10月南开大学七十周年校庆时揭幕的。(央视记者孙强拍摄)
习近平首先来到南开大学校史馆,参观了百年校史主题展。南开肇始于1904年,南开大学成立于1919年,是以救国图强为初心而创办的学校。

△南开大学百年校史主题展。(央视记者石伟明拍摄)

△南开一系列学校由严修和张伯苓创办。它的创办揭开了中国近代教育史的新篇章。(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说到南开,不能不提到周恩来。去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动情地说:“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他提到了周总理的不朽名言: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是1916年周恩来(前排左一)就读南开学校(即现在的南开中学)时与同学的合影。周恩来于1913年8月考入天津南开学校,后于1919年作为南开大学创办时的首批96名学生之一在此深造。(图片由南开大学提供)

△1919年,南开大学首届招生96名,第二排右起第七人为张伯苓,第九人为严修,后排左一为周恩来。(南开大学提供)

△周恩来曾在1951年,1957年和1959年三次视察南开大学。(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南开的百年校史,也映照着中国从积贫积弱走向富强兴盛的一百年。

△1937年校园遭侵华日军炸毁。后学校南迁,1938年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合组西南联合大学。(南开大学提供)

△1946年,南开大学回天津复校并改为国立南开大学。(南开大学提供)

△南开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央视记者黄京辉拍摄)
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

△校史主题展展板。张伯苓校长在1935年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所问的三个问题——“张伯苓三问”。(央视记者石伟明拍摄)
2一个关乎国家命运的实验室

△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央视记者李辉拍摄)
习近平随后来到化学学院和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开大学化学系创建于1921年,是中国大学中最早建立的化学系之一。化学家邱宗岳和杨石先先生是主要创始人。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的农药学科,关乎国家战略安全的有机化学学科,是该系最传统、最知名的研究领域。

△南开化学系历史进程。(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化学院入口处展板。毛泽东和周恩来曾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分别视察过南开大学化学系。毛主席当时参观了农药“敌百虫”生产车间和离子交换树脂的实验室。(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1956年何炳林院士主持开始试制的离子交换树脂达到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离子交换树脂是提取核燃料“铀”的重要材料。这个实验室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的时间表。(图片由南开大学提供)
习近平到访的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成立于1962年10月,是在周恩来、聂荣臻的亲自关怀下创办的。让总书记驻足的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85年,主要研究农药化学与农业生物学、物理有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等。

△在习近平参观的这间实验室中,这些白色罐子是核磁共振波谱仪。它利用超导产生的强大磁场可以提供从有机小分子到生物大分子的组成与结构信息,是化学、材料学和生命科学研究者必不可少的研究手段之一。(央视记者李辉拍摄)
南开大学自上世纪20年代确立的“知中国、服务中国”的治学观,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宗旨不谋而合。

△南开大学内的思源堂,始建于1923年,是校园里最老的建筑,当年是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与企业家袁述之捐资兴建的科学楼。(央视记者丁旭拍摄)
如今,“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不断指引南开人创新探索,而他们薪火相传的“知中国、服务中国”治学理念,正在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自贸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服务,将百年南开史融入百年中国梦。
离开南开大学,习近平在天津还考察了哪些地方,关注了哪些领域,释放了什么信息?《时政新闻眼》会持续为您关注。
(责任编辑:张云文)